新的茅台时代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,一场酒局与一行代码。
茅台基金的投资经理举起酒杯时,酒液在玻璃杯中漾起粼粼波光,映照着屏幕上跳动的AI模型参数。
酱香酒气与服务器嗡鸣交织,传统基因与现代科技在此刻奏响微妙的和弦。
5月,茅台基金宣布参与清华系AI公司面壁智能数亿元融资,标志着中国白酒行业龙头正式落子人工智能核心赛道。
这不是一次孤立的财务操作,当茅台基金携手洪泰基金、国中资本共同签署投资协议,业界见证的实为一场突破常规的跨界融合。
而翻开茅台十年资本版图,看到的实则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基因重构,从消费护城河到科技新边疆,一瓶白酒正酝酿出契合时代的新风味。
作者 | 罗吉
押注“面壁者”展开剩余82%茅台此次押注的面壁智能,恰是AI竞赛中的差异化选手。
面壁智能的诞生充满科幻色彩,团队命名源自《三体》中的“面壁者”,其团队亦如小说中的战略家,以差异化路径挑战霸权。
当OpenAI、DeepSeek深陷千亿参数内卷时,面壁选择了一条“轻量化”的技术路线:端侧大模型。
其核心产品MiniCPM系列以“小钢炮”为代号,用2.4B参数量实现越级性能,甚至超越Llama2-13B等全球知名模型,秘诀在于“高效Scaling Law”,通过小模型预测大模型性能,将训练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。
技术背后站着一位26岁的“AI天才”曾国洋,这位8岁自学编程、奥赛保送清华的CTO,在2020年GPT-3发布后毅然投身大模型创业,“人工智能将带来突破性机会,但成本必须低于人类。”
如今,面壁智能的模型已嵌入长安汽车智能座舱,与英特尔合作研发端侧芯片,并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用为法律大模型基座。
而高效、低成本、可落地,这三大特质精准命中茅台对“产业协同”的渴求。
十年伏笔,科技破圈回溯茅台的投资转型路径,可清晰看见其三重跃迁:
▎一是2014-2020的消费时代:2014年茅台集团与建信信托合资成立茅台私募基金,依托茅台建信基金,投资李子园、嘉美包装、锅圈食汇等消费产业链项目。2018年以7379万元入股李子园,三年后上市收益达5800万元。
▎二是2020-2023的跨界试水:嗅到科技风口,先后布局京东物流(获配港股锚定份额)、合成生物学企业虹摹生物,甚至芯片公司稻源科技(用于茅台防伪溯源)。
▎三是2023至今的百亿豪赌:2023年5月,茅台宣布出资100亿元设立茅台招华(招商局资本管理)与茅台金石(中信金石管理)两支产业基金,明确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等领域。此后,思朗科技(芯片)、珈硅能源(储能)、面壁智能(AI)接连入局,科技赛道投资占比超60%。
上述资本逻辑的质变清晰可见,如李子园借茅台渠道下沉三四线市场,科技投资聚焦“技术反哺”,思朗科技的防伪芯片已用于茅台酒溯源,面壁智能的端侧模型或将优化i茅台平台的消费体验。
很明显,科技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传统消费赛道。
数据佐证了这一事实,2016年茅台以1.15亿元投资高铁材料商天宜上佳,三年后后者上市市值达300亿元。而2017年投资的嘉美包装,上市估值反低于Pre-IPO轮。回报率的鲜明对比,加速了资本转向科技深水区。
AI赛道,茅台角色重构茅台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,早已超越单纯的资本运作范畴。
其旗下茅台基金向AI领域的战略延伸,表层动机是捕捉AI产业的投资机遇,深层则折射出传统产业龙头对技术核心能力的迫切构建需求。
当前,茅台内部已悄然启动三大转型引擎:
▎一是数字化引擎:“i茅台”平台注册用户超7000万,2024年上半年通过该平台创收102.5亿元,占茅台总收入12%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实现全流程溯源,从一粒高粱到一瓶酒皆可追踪。
▎二是生物制造第二曲线:2025年5月,茅台总经理王莉率队拜访清华、中科院,谋划“3-5年孵化一批生物科技产业”战略规划。从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,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源,茅台试图将酿造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材料。变为生物基材料。
▎三是科研重投入:构建“1+M+N”科技创新体系,发现酿造微生物1946种,9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,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为其向生物科学、生命科学进军的桥头堡。
茅台的AI投资布局,恰与其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创新逻辑一脉相承,传统基酒与现代勾兑技术的融合创新。面壁智能的端侧大模型,与茅台“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”的工艺哲学异曲同工,均体现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极致价值的核心理念。
这场跨界联姻也折射中国产业资本的深层变革,当大模型行业步入残酷洗牌阶段,茅台的入场恰逢其时。
当消费投资机构集体面临“投无可投”的焦虑,茅台用百亿科技基金宣告,传统产业资本不仅应是技术革命的资助者,更应成为产业重构的深度参与者。其转型路径为同行指明方向,科技不是消费的对立面,而是消费进化下一阶段的培养基。
当锅圈食汇IPO带来6000万财务收益时,茅台的科技棋局更着眼于长远战略价值,让防伪芯片、端侧AI、合成生物技术成为支撑主业发展的科技护城河。
正如面壁智能CEO李大海所言,大模型行业需要产业力量的深度参与,而茅台代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厚度。
财酒思想68岁的芯片博士王东琳(思朗科技创始人)与26岁的AI天才曾国洋,同时出现在茅台投资版图上,这一老一少的镜像,恰是茅台资本战略的隐喻,既要锚定未来产业的技术爆发点,亦需为传统消费帝国注入现代性动能。
当酱香酒液注入AI芯片散热系统,一场化学反应正在发生:赤水河畔的陈酿沉淀时光,数字时代的闪电跃动能量。
很明显,茅台吞咽的是转型焦虑,吐纳的可能是支撑商业帝国三十年的第二曲线。
这或许揭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,没有传统的行业,只有固化的思维。在限制中创造极致,在传承中酿造新生,茅台的资本酒杯里比较好的股票配资平台,盛放的从来不止于酒。
(更多精彩内容,可看公众号:财经第酒区、食财社) 发布于:四川省益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